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今日讯!运动“良方”点亮千余颗“星星”

发布时间: 2023-05-05 15:11:16 来源:江苏教育报

运动“良方”点亮千余颗“星星”

“我们的干预训练主要通过运动课程的形式呈现,作为综合康复训练项目的补充,弥补常规干预项目的不足。”不久前,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体卫融合”联合门诊活动中,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陈爱国与门诊专家进行细致的项目沟通。这是扬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大学“脑疾病体卫融合重点实验室”成立后开展的首个“体卫融合”联合门诊,也是陈爱国团队与孤独症儿童结缘的第5个年头。


(相关资料图)

2018年,在陈爱国的领衔下,扬大发起“‘点亮星空’孤独症儿童运动康复公益行动”,一支由数十名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应运而生,致力于孤独症儿童运动康复方案的系统开发和实践应用。5年来,团队开发出4套精准运动康复方案,与省内20余家医疗和康复机构开展嵌入式合作,为2000多个孤独症患儿家庭点亮“星空”。

照亮阳光下的“阴影”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患有这种病症的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显示,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孤独症患者,其中儿童超过200万。“由于病因未明、无药可治、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孤独症是一种无法治愈且伴随一生的疾病,需要终身干预。”陈爱国说。

“中国脑计划”早已将孤独症纳入重大脑疾病诊治新手段的研究范围,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救助也已成为一项国家民生工程。“科学研究要坚持‘四个面向’,帮助更多患儿走出‘阴霾’、走向健康是我们的目标。”自2011年起,陈爱国专注于体育运动与儿童青少年脑智提升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组织团队开展深入调研。

2018年,团队在走访中发现,当前孤独症康复治疗效果不佳,康复资源匮乏,无法满足中重症患儿的康复需求。“中重症孤独症患儿治疗难度大、改善空间小,康复资源更倾向于轻症患儿,使得中重症患儿成为‘阳光下的最后一片阴影’。”团队核心成员、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智妹说。

经过深度的研究与分析,团队成员注意到,早期干预可以极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有效降低未来照料支持的需求强度,减少孤独症患者家庭的长期负担。自此,陈爱国团队开启了重点服务中重症孤独症患儿的探索与实践。

研发运动“良方”

早在2016年,陈爱国就在国内首次创建了体育运动提升儿童青少年脑智的多路径模型。2018年,在陈爱国的指导下,团队依据这一理论模型,自主研发了首套孤独症儿童运动康复方案。

“我们的项目主要包括科学评估、精准康复、家庭指导、追踪随访4个环节,其中运动康复方案是精准康复的核心内容。” 团队成员、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蔡可龙介绍说,传统的孤独症综合康复训练大多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针对单一症状,以静态化训练为主。团队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研发了以小篮球为基础的运动康复方案,构建了“动静结合”的多感官参与训练体系。这套方案整合了孤独症儿童体质健康训练、运动协调能力训练、感觉统合能力训练、以小篮球运动为媒介的社交游戏训练等不同内容,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孤独症儿童“运动康复处方库”。

“我们的运动康复方案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而且能够在动态化、小组化的训练环境中提升患儿社交功能,突破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刘智妹说,团队针对3-6岁孤独症儿童,以小组教学形式进行系统的小篮球运动康复训练,每个小组服务6-8名孤独症儿童,每周5次,每次40分钟,每期训练持续开展12周。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刘智妹和团队成员们还定时前往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扬州市雏鹰儿童发展中心等医院及康复机构,开展系统的康复实践,通过大量实践完善康复方案。近年来,团队在首套运动康复方案基础上不断“迭代升级”,持续开发了7-14岁孤独症儿童运动康复方案、重症孤独症儿童运动康复方案和综合球类运动干预方案。

点亮一片“星空”

“快去抱抱老师,谢谢老师”“把水杯拿给爷爷,下课我们回家了”……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指令,却让小石头(化名)的爷爷激动不已,眼角泛起泪花。

5岁的小石头患有重症孤独症,不会说话,连家人也分不清。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一直由爷爷奶奶代为抚养。“孩子这么大了,我喊他名字也不理我,经常一个人待在角落,有时候还会用脑袋撞墙。”小石头爷爷流着泪自责地说,“我刚开始以为是我们没带好孩子。”

在了解到小石头的情况后,团队对他进行了全面评估,在基础康复训练基础上,为小石头“私人定制”运动康复优化方案。经过3个月的密集性干预,小石头开始对爷爷奶奶产生依恋情绪,对于生活中、教学中的一些指令基本可以做出回应,偶尔还能‘咿咿呀呀’冒出些童音。从情感淡漠、认不清人、不会说话,到现在基本实现生活自理,小石头家的幸福指数有了大幅提高。

像小石头这样“来自星星的孩子”还有很多。让更多的孤独症患儿不再孤独、回归日常,是团队成员们最大的愿望。2018年至2023年,团队累计开展了8期孤独症儿童运动康复训练,服务患儿3500余人次。长期实践表明,这项运动康复方案既能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还能促进社交、行为、语言等多方面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康复效果显著,患儿的核心症状改善率达89.2%。

疫情防控期间,团队还借助网络扩大服务范围,通过拍视频、发抖音、做直播,为成千上万的家庭提供网络康复指导,累计服务超6万人次,团队也先后获得“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国家和省级荣誉19项。

目前,该团队已发布《孤独症儿童运动干预的中国专家共识》,持续对孤独症“运动康复处方库”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的补充完善,进一步探索不同运动干预项目、不同运动干预强度和频率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成效,构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疾病程度孤独症儿童的运动干预方案。“希望我们的运动康复方案能够成为孤独症儿童综合干预体系中的有效良方,我们将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努力下去。”陈爱国说。

标签:

为您推荐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
财经